苍洱毓秀载乡愁——解码古城年夜理的文明自负
日期:2025-03-25 09:43 浏览:
中国经济网版权全部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收集传布视听节目允许证(0107190) (京ICP040090)苍洱毓秀载乡愁——解码古城年夜理的文明自负样本2024年09月04日 09:24起源:新华网 新华社昆明9月3日电 题:苍洱毓秀载乡愁——解码古城年夜理的文明自负样本 新华社记者李银、庞明广、丁怡全 洱波三万顷,365bet亚洲体育轻舟泛长风。 2015年1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年夜理考核时,细心观察生态维护湿地,听取洱海维护情形先容。总书记夸大,必定要把洱海维护好,让“苍山不墨千秋画,洱海无弦万古琴”的天然美景永驻世间。 弦歌不辍的传统文明、开放容纳的都会气质、奇丽如画的苍山洱海……让众人憧憬不已的年夜理,切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,赓续千年文脉,保卫绵绵乡愁。 千年古城续文脉 一面照壁传家风

旅客在年夜理古城观赏玩耍(4月14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苍山之下,洱海之滨。熹微的晨曦洒在年夜理古城的白墙青瓦上,将这座千年古城映射得愈加古朴动听。 作为国度首批24个汗青文明名城之一,年夜理古城的前身为羊苴咩城,是南诏国、年夜理国的都城,从唐代年夜历至元代至元年间,数百年汗青光阴里,这里始终是云南省的政治、经济跟文明核心。明洪武十五年(公元1382年),年夜理卫批示使周能按华夏建城规制,在古都羊苴咩城内子口较会合的处所重筑年夜理府城。 明代佳人杨慎对年夜理不惜夸奖之词:“城郭奠山海之间,楼阁出烟云之上。喷鼻风满道,芳气袭人。” 现在的年夜理古城,仍保存着明清时代“九街十八巷”的棋盘式格式。一砖一瓦、一街一巷,无声地诉说着古城的汗青。 青石板铺就的街巷纵横,衔接千家万户;从苍山流下的溪水穿城而过,汇入洱海;文献楼、南城门楼、五华楼、北城门楼,沿着古城南北轴线顺次排开。古城南门外,文献楼楼额高悬的“文献名邦”匾额令人注视,寄意着年夜理古城文籍厚藏、人才济济。 “这是一座‘在世’的古城。”年夜理市名城文明遗产维护协会文明艺术参谋杨斌说。至今,古城内仍有约3万名当地住民,他们遵守着传统的生涯方法寓居于此,“户户莳花、街街流水”的街景清秀仍旧。 千年古城内,文脉不辍、风度清远;白族乡村里,传统平易近居古色古喷鼻、满载乡情。 “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可贵的财产,是留给子孙后辈最好的遗产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屡次夸大要重视家庭、家教跟家风。年夜理人家的照壁题字,活泼解释了中华平易近族重家庭、讲家教、守家风的精良传统。 “三坊一照壁”“四合五庭院”是白族平易近居建造中罕见的格式,古朴的建造作风连续至今。“耕读传家”“琴鹤门风”“洁白世家”……素白的石灰照壁上,水墨画映托之下,照壁题字更显朴直无力,彰明显年夜理人对精良家风的遵守、对传统文明的奇特懂得。 “年夜理人家的照壁题字很有讲求。”国度级非遗名目白族平易近居彩绘州级代表性传承人李艳峰说,有的征引汗青典故,有的记载家属祖先的辉煌业绩,“年夜理人宁可屋子建得朴实一点,也要把照壁装潢得俗气,由于它代表着家风的传承跟文明的根”。 前未几,同村的一个村平易近约请李艳峰给他家新居的照壁题字。这名村平易近年青时曾是保卫边境的束缚军兵士,破下过战功。李艳峰跟他磋商后,在照壁上题下“功著南疆”四个年夜字,鼓励先人要向前辈进修,为国贡献、立功破业。 字字刚毅无力,家风之韵,世代相承。 旧道丝路交汇处 四海游子梦里乡